0%

thingking-tool

1. 空 雨 散

这是最常用的决策模式, 空・雨・伞, 意如其名, 也就是说, 抬头看天, 天空乌云密布, 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所以出门时带上把雨伞吧.

这里的 抬头看天, 是说要看清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 也就是分析自己的外部环境. 而由此得出 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便是从分析自己的外部环境中得出的自我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其视角是从外至内, 从大到小. 当然, 其结果是可能下雨, 也可能不下雨.

我们在此基础上得出 出门时带上把雨伞吧这个结论, 思考一下, 这里为什么是 要带上雨伞呢, 原因可能是只有雨伞, 也可能是不喜欢雨衣, 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 最后得出 要带雨伞这一结论.

其实, 不必把这个思考过程想得太过复杂, 简单来说, 我们在进行决策时通常会经过这样的步骤:

  • 空: 把握事实和现状
  • 雨: 解释, 预测
  • 伞: 行动, 提案

2. 5W1H

5W1H就是我们常说的[who / where / why / when / what / how].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也能称之为逻辑思维?!是的, 的确是的, 因为5W1H所代表的就是最重要的信息. 尽管广为人知, 但决不能因此而轻视之. 特别是当你想向别人传达信息时, 这个思考框架会发挥极大作用.

3. 矩阵分析法

矩阵分析法是指画出横轴竖轴, 将思考因素排列其中,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将问题视觉化. 比如: PPM分析 (product portfolio management) , 以横轴表示市场占有率, 以纵轴表示成长率, 分为四个象限, 用来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

当你遇见很棘手的问题, 不知如何下手时, 可以画出相应的矩阵图来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将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关键词, 比如满意度, 问题点, 活跃度, 营业额等, 列入数轴之中, 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这里为大家介绍两个常用的矩阵.

3.1. SWOT矩阵

分析优势, 弱点, 机会, 危机, 可供决策时参考.

3.2. 紧迫性和重要度的矩阵

将紧迫性和重要度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帮你跟有效地利用时间, 在你做优先级排序时, 也可以活用这个矩阵.

4. PDCA循环

Plan/Do/Check/Adjust, 也就是在制定战略时, 首先做出假设, 然后将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 再将结果用于制定新的计划.

5. 费米推理

所谓的 费米推理指的是, 利用手边现有的有限信息及知识, 推论出很大的答案.

比如, 想知道 日本一年的新车售出量有多少, 通常的做法是google一下, 登陆汽车工业会的网站, 各个汽车制造商的网站等调查相关数据, 但是, 如果我们假设没有这些数据的话, 你会怎么做?这里要用到的, 就是费米推理.

思考过程如下:

首先, 日本人口约为1.3亿, 其中有驾照的人口约为1/3, 而这1/3中有自家车的约为1/3. 假定一辆汽车的平均使用年限为7年的话, 那么, 去年换新车的数量约为整体的1/7,也就得出了130,000,000÷3÷3÷7≒2,000,000, 也就是自驾车中需要换新的数量约为200万辆.

另外, 新车售出量中还包括了卡车, 拖拉机, 商用车等, 如果假定这部分的售出量与自驾车的换新数量相同也就是200万辆的话, 得出 日本一年的新车售出量约为400万辆 的结论, 而实际的统计数据是500万辆.

在费米推理中, 重要的是你从哪里入手思考, 以及将如何展开推理论. 经常锻炼自己进行 费米推定的思维训练, 在有限的时间里, 无限接近正确答案,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而练就解决问题的能力.

6. AIDMA法则

AIDMA法则可以用来说明消费者为何会购买某一商品的背后逻辑.
具体说来, 也就是:

  • A (Attention让消费者知道这一商品的存在) : 认知阶段;
  • I (Interest产生兴趣) D (Desire培养欲望) M (Memory形成记忆) : 情感阶段;
  • A (Action实际购买) : 行动阶段.

7. 水平思考的六顶帽子

六顶帽子的颜色, 依次是:

  • 红: 直觉视点, 即根据直觉判断
  • 蓝: 思考视点, 即根据理性思考来判断
  • 白: 中立视点, 即根据客观资料和数据判断
  • 绿: 创造视点, 即创造性思维
  • 黄: 乐观视点, 即正向性思维
  • 黑: 批判视点, 即批判性思维

8. SMART 原则

SMART 原则就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个思维框架.

  • S Specific 代码具体, 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 M Measuable 代表可度量, 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 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 A Attainable 代表可实现, 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 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 R Realistic 代表实现性, 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 可以证明和观察; 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 T Time bound 代表时限, 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9. 产品思维模型

  • 产品特点
  • 客户结构
  • 资源盘点
  • 机会条件
  • 风险管控
  • 人员结构

产品思维模型是关于产品的整体考量. 产品的胜出, 主要在于两点: 解决 (客户) 需求与排除竞争. 客户的核心需求牵引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塑造了产品特质, 而产品特质决定了客户结构; 要想做好产品, 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源, 资源与机会条件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市场经济中, 风险 (尤其是竞争) 是永存的, 需要人创造, 改善条件去管控, 化解.

10. 头脑风暴法

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 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 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 说明会议的规则, 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 一般不发表意见, 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 由专家们 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根据A·F·奥斯本本人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

  • 联想反应
    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 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 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 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 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 产生连锁反应, 形成新观念堆, 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热情感染
    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 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 人人自由发言, 相互影响, 相互感染, 能形成热潮, 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
  • 竞争意识
    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 人人争先恐后, 竞相发言, 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 力求有独到见解, 新奇观念. 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 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 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 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 个人欲望
    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 个人的欲望自由, 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 是非常重要的. 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 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 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 动作, 神色. 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 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开展头脑风暴的步骤

1.汇集问题
派代表轮流上台发表头脑风暴的结果, 并将卡片一张张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白板上, 如果有相同点, 便将相同的问题贴在一起

2.分类整理
以相似性为基础, 从容地筛选卡片, 把类似项目的卡片分组摆放

3.排出顺序
将每一大类的问题, 根据其重要性排列顺序, 如果问题较多, 可以分成A, B, C三组, A组是最重要的, B组是一般重要, C组是次要的.

4.划分责任
将各类问题涉及的部门, 以矩阵图的方式列出, 并标示出主要负责部门与参与解决部门.

5.构思方案
构思方案最好由主要负责部门带头, 举办小型研讨会, 并提出建议方案, 经由决策小组同意后, 形成决策, 同时交付执行.

6.效果确认与跟进
根据执行计划, 定期与不定期地检讨成果与进度, 以确保问题能顺利解决.

7.标准化
将此次的经验变成标准化的流程, 并将相关的资料书面化, 以便未来参考.

11. Resource

MBA智库百科